如何連接多個辦公室

如何連接多個辦公室

我常聽到的一個抱怨是,WAN可能會成為生產力的瓶頸。MPLS電路的配置可能根據位置而定需耗時幾週甚至幾個月。IT主管們常常告訴我,他們需要解釋為什麼MPLS電路交付會拖延分支辦公室的上線。在靈活性對商業成果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要的時刻,這無疑是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局面。

這就引出了一個問題:如何快速且經濟地連接多個辦公室而不犧牲效能?雲端原生SD-WAN提供了一種實現達此目標的方法。

連接多個辦公室時的挑戰

在連接多個辦公室到WAN時,有一些常見的要求。連接必須安全、可靠、經濟,並能提供企業所需的性能。現代商業的競爭性質也要求任何解決方案都必須足夠靈活和可擴展,以滿足日益流動的勞動力的需求,同時允許快速連接上新的站點。

VPN已被證明是站點到站點連接的熱門解決方案。然而,正如在這項 擴展到歐洲的軟體安全公司的案例研究中所示,VPN有許多缺點限制了其實際應用。

VPN需要現場IT人員管理本地防火牆,在WeWork和行動員工的時代,這並不總是實用。隨著網路規模的擴大,複雜性也在增加,限制了可擴展性。行動VPN用戶端要不就是不存在,要不就是過於笨重,無法為行動工作者提供最佳化的連線。此外,將實體設備送到外國分支辦公室所需的時間可能使VPN在時間敏感的專案中變得不切實際。在其他情況下,團隊規模太小或過於流動,以至於實體設備顯得過於奢侈。然而,VPN在企業中常常不可用的原因是公共網路的惡名昭彰的不可靠性。

對可靠性的渴望是許多企業過去尋求透過MPLS連接多個辦公室的原因。問題在於,MPLS就是不夠靈活或快速,無法滿足快速入駐部署的需要。

在上述的案例研究中,交付一個MPLS電路大約需要6週時間,這對於一個5週的專案來說顯然是個交易破壞者。此外,MPLS頻寬顯著地比網路頻寬還昂貴,使得以MPLS連接多個辦公室的成本很高。這也使得為小辦公室提供連接變得不切實際。最後,像VPN一樣,MPLS在為雲端和行動用戶提供最佳化效能方面也面臨挑戰(例如 長號效應)。

如何藉由Cato連接多個辦公室

Cato的雲端原生 SD-WAN 能夠優雅地解決所有這些問題。有了Cato,VPN的複雜性和漫長的MPLS配置時間已成為過往雲煙。Cato的改進到甚麼程度?查看這個視訊,示範如何在3分鐘內連接和配置Cato Socket。從那裡開始,「如何連接多個辦公室」的過程就是簡單的重複。

這個程序不僅比其他方案更快、更具可擴展性,最終的WAN連線效能更好,安全性也更高。我們的全球私有骨幹網路有99.999%的正常運行時間SLA,包含整合的安全堆疊,為雲端流量提供端到端的路由最佳化,而且提供的WAN連線在顯著降低成本的同時滿足(並且通常超過)MPLS的可靠性。

但是那些任何種類的設備都不切實際的站點呢?這個 ADB SAFEGATE案例研究 提供了一個真實的範例,說明Cato的行動用戶端如何在兩個月內處理部署所有26個公司站點的挑戰。根據ADB SAFEGATE的IT營運總監Lars Norling的說法,「將所有人納入解決方案的可能性,包括我們所有的旅行同事和所有使用Cato行動客戶端的小辦公室,對我們來說極為重要。」

透過創建一個 軟體定義邊界(SDP),Cato讓透過無客戶端瀏覽器存取安全地連接單一行動用戶變得簡單。由於SDP內建於Cato Cloud中,行動用戶受到與本地員工相同的政策和資料包檢查的保護,並且享受相同的WAN最佳化功能。

Cato消除了WAN瓶頸並且讓連接多個辦公室變得簡單。

如我們所見,Cato Cloud讓連接多個辦公室變得簡單、快速且經濟實惠。這使得企業WAN能夠跟上現代商業的速度,不再充當瓶頸或進步的障礙。如果您想要了解「如何連接多個辦公室」程序的細節展示,歡迎 今天聯絡我們

有關成功的MPLS到SD-WAN遷移的更多範例,請下載我們的免費 4家遷移離開MPLS的全球公司電子書。若想進一步了解關於雲端原生SD-WAN的WAN最佳化好處,請查看我們的 WAN最佳化和雲端連接 白皮書。

SD-WAN 常見問題

  • SD-WAN 是什麼?

    軟體定義廣域網路(SD-WAN)的設備會部署在公司的各個據點,並能透過任何底層的傳輸服務,例如 MPLS、LTE 或寬頻網路,在這些設備之間建立一個加密的網路覆疊。

  • SD-WAN 有什麼好處?

    降低頻寬成本: MPLS 專線的頻寬費用非常昂貴。以「每位元成本」來看,MPLS 明顯比公共網路頻寬高出許多。至於貴上多少,則取決於多個變數,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地點。然而,MPLS 的成本並不僅僅來自於高昂的頻寬費用。佈建一條 MPLS 網路連結通常需要數週甚至數月的時間,而類似規模的 SD-WAN 部署卻能在幾天內完成。在商業世界裡,時間就是金錢。消除廣域網路帶來的瓶頸,將能創造顯著的競爭優勢。
    在不可靠的網際網路上建立可靠網路: SD-WAN 能夠讓各據點同時啟用多種數據服務並以「主動/主動」模式運行。當網路發生中斷時,能以不到一秒的速度進行故障轉移,將連線快速切換到新的線路,不會中斷應用程式的使用。
    安全通訊: SD-WAN 會對傳輸中的資料進行加密,確保資料在任何線路上傳輸時都是安全的。
    頻寬隨選即用: SD-WAN 能夠即時增加或減少頻寬,確保重要的應用程式在需要時獲得足夠的頻寬。
    快速站點啟用: 啟用一個新的辦公室只需幾分鐘,而不是像使用 MPLS 時需要數週或數月的時間來設定。SD-WAN 節點能夠自動配置,並能使用 4G/LTE 網路實現即時部署。

  • 推動 SD-WAN 普及的關鍵趨勢是什麼?

    過去企業多是使用傳統電信服務來建構網路,例如受管型的 MPLS 服務。這些服務價格昂貴,站點開通通常需要數週甚至數月的時間,即使是最簡單的變更,也得等待服務供應商來處理。
    SD-WAN 提供了一個擺脫這些困境的途徑,為企業 IT 網路帶來了敏捷性和成本效益。SD-WAN 能夠透過多個網際網路連線將不同據點連接起來,並利用加密的網路覆疊將這些連線整合在一起。在這個網路覆疊層中,透過策略設定、應用程式感知路由和動態線路評估,讓底層網路連線發揮最大效益。
    最終,SD-WAN 利用低成本的公共網路,同時提供了企業所需的安全性與高可用性,並達成理想的效能和服務穩定性。

  • SD-WAN 有哪些限制?

    缺乏全球骨幹網路: SD-WAN 設備是部署在現有的網路基礎設施之上。這意味著單靠 SD-WAN 設備本身,可能無法滿足企業對高效能且可靠的網路骨幹需求。
    缺乏進階資安功能: SD-WAN 設備能解決許多現代網路應用情境的需求,但對於資安需求卻無法提供協助。因此,企業常常需要管理來自不同供應商的零散資安和網路設備(例如 CASB),才能滿足其需求。這反過來會導致網路成本和複雜度增加,因為每台設備都必須由內部 IT 人員或代管服務供應商(MSP)負責採購、設定和管理。
    無法支援行動辦公: SD-WAN 設備的設計目的主要是為了據點對據點的連線。因此,單靠 SD-WAN 設備無法解決行動辦公人員安全連線的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