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比較 WAN 連線解決方案時,成本、效能、可靠性以及設定與維護都是重要的考量因素。讓我們看看 SD-WAN 與 VPN 在這些方面的比較。
SD-WAN vs VPN:成本
基於網際網路的 VPN 與 SD-WAN 都能讓企業利用價格合理的公共網際網路頻寬。在小型部署中,VPN 可作為少數據點及簡單 WAN 拓撲的低成本解決方案。例如,使用一般伺服器與 Openswan 等開源軟體,即可實現簡單的站點對站點連線。然而,正如 BioIVT 的經驗所示,隨著 VPN 網路規模擴大,所產生的複雜性與瓶頸,往往遠超過初期成本節省所帶來的效益。
SD-WAN vs VPN:效能
從效能角度來看,基於網際網路的 VPN 本質上依賴公共網際網路。除了擁塞尖峰影響效能外,VPN 型 WAN 在跨越長距離時,通常會面臨顯著的延遲。
此外,VPN 缺乏效能最佳化功能,例如動態路徑選擇、服務品質(QoS)及應用程式感知路由,這些功能有助於確保 VoIP 和遠距會議等應用達到所需的效能水準。SD-WAN 提供這些功能,而雲端型 SD-WAN 更能消除因跨地理距離而產生的延遲問題。Cato 具備 SLA 保證的全球私有骨幹網路,遍佈全球超過 45 個 PoP(服務節點)。流量會被導向最近的 PoP,並透過 Cato 的高速骨幹網路傳輸,避免了公共網際網路在中間一哩產生的效能問題。
SD-WAN vs VPN:可靠性
在 SD-WAN 與 MPLS 的討論尚未定論之前,針對設備型 SD-WAN 與 VPN 的一項常見質疑是,公共網際網路缺乏 SLA 保證。企業需求可預測、可靠的效能。VPN 依然仰賴公共網際網路,但 Cato 的全球骨幹網路則由多家全球一級網路供應商連接,具備 SLA 保證。這使 Cato Cloud 能夠提供符合或超越 MPLS 的可預測服務與可靠性。
SD-WAN vs VPN:設定與維護
VPN 設定通常需要大量的手動操作。IPsec 通道、IKE(網際網路金鑰交換)以及 NAT-T(網路位址轉換穿透)等技術,若要安全且具擴展性地配置,皆需要高度專業知識。隨著 WAN 中新增的據點越來越多,網路維護變得愈發困難。這反過來會導致效能問題,以及 WAN 基礎架構變得支離破碎。
Paysafe 金融服務公司親身經歷了 VPN 擴展所帶來的問題。在多次併購之後,Paysafe 的骨幹網路由 MPLS 線路與基於網際網路的 VPN 連線構成。若要透過基於網際網路的 VPN 建立真正的全網狀網路,Paysafe 需要設置 210 條 VPN 通道,這將耗費大量的時間與資源。根據當時擔任 Paysafe 基礎架構架構師的 Stuart Gall 所說,VPN 尤其是他們 WAN 的一大痛點。談到他們的 VPN 連線時,Gall 表示:「總會有某個據點的人需要連接到另一個地點,這會迫使我們重新配置。整個流程包括審批等,可能需要耗費數週時間。」
Paysafe 為其挑戰找到的解決方案是什麼?Cato Cloud。透過 Cato,Paysafe 受益於自動化、可擴展且基於政策的配置,以及雲端服務模型的可擴展性。因此,Paysafe 簡化了 WAN 配置與佈建時間,並相較於 VPN,降低了 45% 的延遲。那麼,使用 Cato 配置的速度有多快呢?根據 Gall 表示:「以往在 MPLS 或 VPN 上建立新據點可能需要耗費數週,但部署 Cato Socket 最多只需 30 分鐘──包括開箱。」
此外,Paysafe 在轉用 Cato 之前曾採用多個獨立安全解決方案,而 Cato 網路內建的企業級安全功能,則協助其在無需額外配置如 NGFW(次世代防火牆)等安全設備的情況下,確保安全的可擴展性。